教育经历
2016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,获艺术学博士学位
获得Getty Foundation资助赴哈佛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(Villa l Tatti,2014)及巴黎德国艺术史研究中心(DFK Paris,2017)访问研究
获得“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”资助赴佛罗伦萨艺术史研究所(KHl,2018)访问研究
工作经历
2016年-2018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
主要社会兼职
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员
课程教学
西方美术史1、2;当代艺术史;意大利的艺术与历史;外国美术史;艺术展览与实践;意大利的艺术与历史;视觉文化经典理论导读。
主要学术成果
*论文发表
1.视觉的框架及其隐喻——《虚拟之窗——从阿尔伯蒂到微软》中的跨媒介思考,刊于《艺术设计研究》2024年1期
2.技术文明、数理逻辑与观念艺术——论崔德成的绘画装置,刊于《艺术市场》,2024年2期
3.“框内框外”——丹尼尔·布伦与机构批判的框架隐喻,刊于《艺术评论》,2023年10期
4.当代绘画的8个命题,刊于《画刊》,2023年8期
5.虚拟与真实——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边框的空间化,刊于《美术》2023年2期
6.新时期油画理论批评中“意象”话语的建构——阐释学与跨文化视角,刊于《油画艺术》2022年4期
7.流动的舞台——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边框与戏剧装置的跨媒介互动,刊于《美术》2022年3期
8.双年展与澳门:一种新的融合,刊于《美术观察》,2021年10期
9.全球化视域下的双年展体系与在地性——兼论当代艺术的去中心化及公共性,刊于《新美术馆学》创刊号,第一辑,2021年9月出版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
10.关于技术演进的忧思——“合成演进”策展札记,刊于《信睿周报》2021年8月15日,第56期
11.从功能到语义——画框的理论与历史,转载于《人大复印资料·造型艺术》2021年第2期
12.打开绘画之窗——阿尔伯蒂《论绘画》新译注本及相关问题探讨,刊于《艺术设计研究》2021年第3期
13.暴力的灰烬:庞海龙的作品,刊于《艺术当代》2020年第6期
14.从功能到语义——画框的历史与理论,刊于《文艺理论研究》2020年第5期
15.扩展场域的展览:论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的空间转向,刊于《当代美术家》2020年3期
16.“两种艺术史”话语下的中国与世界——再议展览“明:改变中国的50年”,刊于《美术观察》,2020年第5期
17.流动的艺术史——21世纪艺术史留学的几个案例,刊于《美术观察》,2020年第4期
18.融合的时空——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纵览(2003-2019),刊于《美术》,2020年第3期
19.“游移”——影像艺术的自我意识与展陈逻辑,刊于《艺术现场》,2019年10期
20.历史与神学的象限——阿尔伯蒂与文艺复兴的“历史画”理论,刊于《美术》2018年9期
21.感知测绘——一种超媒介的视觉考古,刊于《艺术当代》2018年6期
22.超级景观——中国当代绘画的图像组织与景观构建,刊于《艺术当代》2017 年10期
23.双年展的文化政治与当代艺术展示的空间逻辑,载《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刊》创刊号
24.“艺术万岁,空间永恒——关于第五十七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展场与作品”,刊于《艺术当代》2017.6 期)
25.策展的用途及滥用——论独立策展人的祛魅和正名,刊于《美术观察》,2017 年 6 期
26.弥散的劳森伯格,刊于《绝对艺术》总第五期,2016年
27.“造物”——艺术史及哲学视角, 刊于《天津美术学院学报·北方美术》2016年3期
28.艺术史的空间叙事,刊于《国家人文历史》2016年3期
29.九宫格——一种跨文化结构,刊于《艺术当代》2016年2期
30.“维新”悖论与超越,刊于《艺术当代》2015年10期
31.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面边框的功能与意义——以安吉利科修士“天使报喜”壁画为例,刊于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》(转载),2015年05期
32.比身份更重要的是视野,刊于《颂雅风艺术月刊》2015年10期
33.也谈“走出译介状态”——西方艺术史研究中“史”与“论”,刊于《美术观察》2015年09期
34.共享的民间——论一种当代性,刊于《艺术当代》2015年第7期
35.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面边框的功能与意义——以安吉利科修士“天使报喜”壁画为例,刊于《北京服装学院学报·艺术设计研究》2015年02期
36.穿越人神之界的目光,刊于《北方美术》2015年4期
37.没有乡愁的未来——CAFAM未来展与当代青年艺术问题,刊于《艺术当代》2015年第2期
38.美术著作翻译,一直是个问题,刊于《美术观察》2014年12期
39.理想与实践中的策展人,刊于《颂雅风艺术月刊》2014年6期
40.展示策展——关于第二届CAFAM双年展,刊于《艺术当代》2014年4期
41.徐震制造、季大纯:观念之外的自我言说,刊于《艺术当代》2014年03期
42.超越他者的想象——海外华人艺术家跨文化实践三例,刊于《颂雅风艺术月刊》2014年3期
43.画中之画——弗兰德斯巴洛克绘画中的另一重景观,刊于《颂雅风艺术月刊》2013年12期
44.关注个案——西方美术史具体问题研究管窥,刊于《中国美术馆》2013年12期
45.穿越不同文化的目光——《佛罗伦萨与巴格达》与汉斯·贝尔廷的跨学科尝试,刊于《中国美术馆》2013年9期
46.周而复始——余友涵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对话,刊于《艺术当代》2013年7期
47.中国的威尼斯?——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上的“中国军团”,刊于《艺术当代》2013年7期
48.艺术史不再终结——对汉斯·贝尔廷一些理论观点的再检讨,刊于《艺术当代》2013年5期
49.对艺术的期望与失望,刊于《信息时报》,2013,5,12
50.图与词的辩证法——马格利特以来的观念艺术策略,刊于《艺术当代》2013年3期
51.从再现现实到意象表现——新时期对于现实主义油画创作方式的反思与突破,刊于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·哲学社会科学版》2013年3期
52.物的超越与回归——王广义的“自在之物”,刊于《艺术当代》2012年10期
53.执中与执念——作为画家和观念艺术家的里希特,刊于《艺术当代》2012年6期
54.重要的不是顾德新,刊于《艺术当代》2012年5期
55.肖像的觉醒,刊于《艺术当代》2012年第4期
56.关于行动的意识——没顶公司“意识行动”个展语言策略,刊于《艺术当代》2012第1期
57.本土文化与油画“本土化”——二十世纪八、九十年代油画理论话语的转型与变迁,刊于《新视觉艺术》2012年3期
58.新绘画:历史与现实,刊于《艺术生活·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》, 2012年第1期
59.“白痴”的艺术,《艺术当代》2011年第9期
60.全M50画廊,联合起来!《艺术当代》2011第9期
61.无政治的形式,无形式的政治,《艺术当代》2011年第7期
*翻译著作
1.《作品陈列之重现:西斯廷礼拜堂中的拉斐尔挂毯》,刊于《美术向导》2014年5期
2.《再政治化艺术、理论、再现与新媒体技术》,载《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》(增订本),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,2018年
3.论绘画:阿尔伯蒂绘画三书(Leon Battista Alberti, On Painting: A New Translation and Critical Edition)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22年3月
4.《AKADEMIE X 无墙的学院:36位世界顶级艺术家的艺术和生活课》,辽宁美术出版社2021年6月
*出版书籍
1.主编文集《超级景观——图像世界的多重逻辑》2014年5月第1版 河北美术出版社ISBN 978-7-5310-1
2.《外国艺术经典》,上海书画出版社,2015年8月第一版, ISB978-7-5479-1039-9,第一著者
3.《2016 中国艺术发展报告·美术卷》中国文联出版社,2017 年 4 月,ISBN 978-7-5190-2693-6(任主要撰稿人,负责撰写“问题与思考”部分)
4.《2018中国艺术发展报告·总论》中国文联出版社,2019年8月(任美术部分唯一撰稿人)
5.《2019中国艺术发展报告·总论》中国文联出版社,2020年8月(任美术部分唯一撰稿人)
6.《2020中国艺术发展报告·总论》中国文联出版社,2021年6月(任美术部分唯一撰稿人)
7.《2021中国艺术发展报告·总论》中国文联出版社,2022年6月(任美术部分唯一撰稿人)
8.《2022中国艺术发展报告·总论》中国文联出版社,2023年6月(任美术部分唯一撰稿人)